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学院动态 -> 正文

网站首页

js3845金沙线路“学思践悟新思想 挺膺担当新时代”学生党员暑期实践队赴云南省昆明市调研学习

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2023-07-27 访问量: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全社会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提高乡村发展“含绿量”,为中国式现代化稳健前行保驾护航。近年来,昆明市大做强高原特色都市现代农业,支持重点产业绿色有机化发展,制定滇池流域农业绿色发展实施方案,加快绿色高效花卉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有力支撑创新驱动发展。为提高当代大学生对农业农村绿色发展的关注度,推动我校师生为乡村振兴建言献策,2023年7月15日-19日,js3845金沙线路js3845金沙线路“党员红”寻根“中国绿”学生党员暑期实践队赴云南省昆明市调研学习。

1. 了解悠久历史,追寻红色记忆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引导师生更好的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更加深入的了解、感受了云南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7月15日,暑期实践队赴云南省博物馆、国立西南联合大学、云南大学开展现场参观学习活动。

5287112fb49d0eb895d078ea2cbd2545a58e68d510f433bed4f6e3cba7d99d

云南省博物馆成立于1951年,是云南省最大的综合性博物馆,是人们了解云南历史、领略云南文化的重要窗口。学习活动以云南历史、文化、艺术的历史沿革为主线,实践队员先后参观了云南省博物馆远古云南、文明之光、南中称雄、妙香佛国、开疆戍边、风云百年等主题展厅,通过与文物、历史对话,既能触摸到古滇王国的历史脉搏,也能感受到近代云南的文明之光。在参观过程中,实践队员认真聆听讲解,不时驻足在展出的照片、实物前观看,学习史料和文物的相关知识,感悟悠久而厚重的中华文化,了解云南的文明历史和灿烂文化。参观结束后,大家受益匪浅并表示,将进一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历史荣光,坚定文化自信,不忘初心,勇担使命,守正创新,为推动社会主义文艺事业繁荣发展做出应有贡献。

15日下午,队员们又赴西南联大博物馆参观交流,了解抗战期间西南联大师生教书救国、读书报国的光荣历史,进一步提高大家的爱国敬业意识。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是中国抗日战争开始后高校内迁设于昆明的一所综合性大学,培养了一大批卓有成就的优秀人才。实践队员结合讲解以及实物、视频等资料,切身体会“刚毅坚卓”的西南联大人在战乱纷飞的年代为国家教育无私奉献的精神品质。他们表示,一是继承先辈遗志,正值爱国诗人闻一多逝世77周年,一首《七子之歌》让大家回想起积贫积弱的旧中国那段受尽列强欺凌的屈辱历史。尽管当今时代进步飞快,学习条件优越,但作为一名工大学子,应当怀揣着敢为天下先的远大抱负,将个人理想与国家实际发展相结合,积极投身于民族复兴和国家现代化建设。二是要有忧患意识,国外局势纷繁多变,特别是局部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剧增,作为国防类高校学生,更不能安于现状,要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将西工大人投身国防事业、爱国敬业的优良传统一代代弘扬和传承下去。三是要提高个人专业水平,打铁还需自身硬,作为青年学生,只有不断精细专业技能,奋发图强,提升个人综合素养,才能为社会发展建言献策。

此外,“党员红”寻根“中国绿”实践队还实地参观云南大学五华校区。今年的4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曾致信祝贺云南大学建校100周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云南大学秉承“会泽百家、至公天下”的办学精神,扎根祖国西南边疆民族地区,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为促进民族团结进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队员们表示,和云南大学类似,js3845金沙线路在扎根西部、献身国防的建设历程中,学校始终坚持立德树人、育领军人才,始终坚持科技创新、铸国之重器,始终坚持与时俱进、担时代大任,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书写了新中国历史上的多个“第一”,为武器装备研制、国防领域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安全可控和西部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同时,大家祝愿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学校能够在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上续写新的更大辉煌。

2. 深入一线乡村,探寻绿色发展模式

1) 万溪冲村——小支点撬动大发展

万溪冲社区土地面积9.95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达72%,拥有果园4647亩、林地11350亩,先后获得市级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省级美丽乡村、国家森林乡村等称号。2019年10月被列为昆明市都市驱动型乡村振兴创新实验区。近年来,万溪冲社区在省市及大学团队的指导下,将万溪冲社区打造成为与宝珠梨文化相关的包括休闲、娱乐、购物、餐饮、学习等多位一体的创意小镇,积极探索产业增值收益留村、闲置宅基地盘活等八项机制,已基本建设成为以“梨”为主的,集经济、文化、产业发展为一体的新型都市村镇。

实践队员通过实地走访调研,了解到万溪冲社区成功发展的做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强化组织保障,激发基层活力。构建市、区、街道、社区“立体化”联动的工作格局,形成了上下联动、左右协同的试验区建设制度体系,牵头成立了乡村振兴党建联盟,吸引区级职能部门、驻呈高校及辖区企业等多家单位加盟,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智慧、资源支持。二是依托资源优势,盘活产业发展。社区紧紧依托“呈贡宝珠梨”特色农业根基,将村街打造成一个以“梨文化”为主题特色商业步行街,探索“集体+公司”混合经营的乡村资产经营模式。三是厚植梨村文化,打造乡村特色。以“梨”文化为载体将乡村文化记忆具象化,建成了呈贡万溪冲乡创馆,集中展示宝珠梨文化、传统农耕器具、村庄历史演变、风土人情等等,在讲好村庄发展故事的同时,增强村民的历史荣誉感和文化归属感。四是提升人居环境,推动生态资源价值实现。持续抓好环境卫生整治,整体打通了“村庄—梨园—山间”观光环线,带动万溪冲社区乡村休闲观光旅游业发展。五是注重引才聚智,夯实人才基础。建立人才工作站,建立“政府+公司+社区”联动的方式,引入高校大学生人才或者“新农人”进入社区开展小型创业项目,搭建平台引凤筑巢。以商业步行街商铺入驻为契机,鼓励外出村民回乡干事创业。六是拓宽资金渠道,引入金融“活水”。通过贷款贴息、保费补贴等方式,引导社会资金参与乡村振兴,有效解决社区居民在乡村振兴建设中的创业资金短缺的问题。

2) 观音山村——历史与生态共发展

坐落于昆明市郊、滇池西岸的观音山村,是一个背倚西山森林公园、面朝滇池的静谧白族聚居村落。在现有的自然环境条件和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观音山村将“美丽资源”蝶变为“美丽经济”,用绿色发展助推乡村振兴。

9d6f1253967983cce75c60c9f4ad7baffcf5440a18909ea997f31476e0e8aa

实践队员在观音山社区党总支书记董逢春和宣传委员张安娜的一同带领下,沿着主干道认真调研了当地的村容村貌、人居环境、公共设施、历史遗迹和乡村产业。董逢春介绍,过去的观音山村经济来源主要是外出务工和种植水稻、蚕豆等。随着生态旅游业发展、游客增多,村里以市场为导向,通过加大科技培训、产业结构调整,形成了草莓、花卉“产、供、销”一条龙产业链,并逐步向产业化规范化。同时,实践队员通过实地走访发现,观音山村利用独具特色的白族风情、山青水秀的自然景观、底蕴深厚的历史资源、美味鲜香的特色农产品、清脆悠扬的调子花灯等,因地制宜,大力发展乡村休闲旅游,充分挖掘调动优势资源,助推乡村振兴提质增效。

3) 大墨雨村——旧房换新颜

在彝族语言中,“墨雨”是竹林的意思,大墨雨村距今已有600多年历史。该村四周群山环绕,气候宜人,毗邻棋盘山国家森林公园、墨雨水库,周边有郊野公园、筇竹寺,生态环境极佳。

f8b594724a648e3e0277322521d0f00

在大墨雨村村长的带领下,实践队员走进村内,感受民风民俗,深入了解绿水青山、彝乡民风、老房旧舍等特色资源优势。在西山区永续动力城乡社区服务中心和“新村民”吴晨的共同推动下,一个旨在为村子里孩子们提供学习交流空间的墨雨村学建了起来;不少颇有历史感的土坯房因后期的精心保护与修缮有了较为原始且完整的保留,大量装瓦结构的农家大院屹立于此,吸引众多游客前来拍照打卡;村里的小卖铺,全天开放、自主购物,它为村民的生活提供便利,同时小卖部寄售村民们的手作物品、二手物品售卖等,体现着墨雨村民们循环利用的生活方式;近年来,陆续有村民结合当地传统民居滇中“一颗印”,并考虑自己对现代化生活的需求,对房屋建筑进行了改造修缮,找到了传统民居和现代生活相连接、自然和人文相沟通的一条路径,让大墨雨村重新焕发新的生机。为旅游助力乡村振兴提供了典型的实践样本。

3. 队员感悟

邹浩然: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自2004年以来,党中央已经连续20年发布以“三农”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强调了三农问题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时期“重中之重”的地位。今年又提出了对粮食安全,和美乡村建设体制创新等九个方面的要求。但长时间与农村生活的割裂,让我对中央一号文件的理解还不到位,对新时代农村工作的认识比较模糊。而此次实践活动,我跟随实践队造访了三个乡村,让我对新时代的农村工作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对中央一号文件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

郑成祥:生态兴则文明兴,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绝不能只关注大城市,应当同步提升中推动乡村振兴,谱写乡村振兴壮美画卷。本次调研,我发现在农村大有可为,很多因地制宜,乡镇绿色发展已经走在前沿,并且吸引大量外资和返乡人员。另外,在大学生的培养上,尤其是像西工大这样的国防院校,应该提高学生对乡村发展的关心,将农村发展与青年息息相关思想渗透到我们的思想中更是至关重要,积极为乡村发展出谋划策。

宋明哲:处理好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间的关系是人类长期生存发展的重要课题,而绿色发展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的重要趋势和共识。我国在绿色发展理念的指导下,坚持生态优先,走绿色发展的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通过调研,我们看到了当前乡村绿色转型的初步成效,大量的成功经验值得推广学习,同时仍然存在着诸多的现实困境和条件制约,需要更进一步地探索和研究。

令狐羽露: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是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从胜利走向胜利的谋事之基、成事之道。在此次实践调研过程当中,我们深入乡村,沉浸感受当代新乡村的转型发展。无论是拥有万亩梨园的万溪冲村、还是白族风情十足的观音山村、又或者是民宿小镇墨雨村,都给我带来巨大的震撼,他们都依托自身特色,在各自的赛道上奋力奔跑,积极为群众打造绿色乡村、富裕乡村、幸福乡村。作为一名学生党员,我们要坚持调查研究,坚定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信念,结合自身专业能力为社会解决更多的实际问题。

罗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乡村绿色发展之路。”乡村振兴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全面振兴。此次走访社区都注重生产与生态有机结合,利用地域优势,发展特色农业产业,重点打造绿色安全优质的产品生产与销售基地的金名片,拓展“绿色+”“互联网+”等多种行业联合发展的产业经营体系。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开辟和拓展产品与服务的销售渠道,带动生态旅游、生态农业、绿色民宿、特色手工艺品等相关产业与服务,真正让农业增值、让农民增收。

胡名慧:本次实践走访了几个各具特色的村落,无一例外的是他们都是根据自身环境的特色和优势,在政府倡导、企业自觉以及村民配合等多方努力下,发展了当地的绿色经济。在实践中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有了更加清楚直观的感受,小小的宝珠梨推动了万溪冲的大发展,彝族文化也吸引了大量慕名而来的研究学者。绿色经济已经有了显著的效果,我们仍需要继续努力,将自己有限的能力和对祖国无限的热爱,奋力投身于祖国的建设中去。

文/郑成祥,李家辉

图/金鑫,吴鑫伟

审核/乔吉超